首页

套路直播 妆主

时间:2025-05-26 05:28:52 作者:高质量发展看中国|小小大蒜种出“辣”经济 浏览量:82617

  央广网盐城5月23日消息(记者顾炀威)五月,正值挖蒜的时候,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的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蒜香。大蒜是南阳镇的传统产业,走进吉兴村,万亩蒜田上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蒜农们弯腰挥铲,将一簇簇饱满的蒜头从泥土中翻出,剪柄、装筐、晾晒……绘就了一幅“蒜香”丰收图景。

  “过去种棉花,辛苦一年挣不到几个钱,现在种大蒜,每亩纯利润能有五千元!”盐城市大丰区南阳镇吉兴村党总支书记刘静指着成片的蒜田感慨。吉兴村拥有耕地7700余亩,全村大蒜种植面积达4500亩。青大蒜年产万吨以上,蒜薹年产5000多吨,是南阳镇名副其实的“大蒜第一村”。

  村里的飞宇家庭农场负责人施建兵承包了200余亩蒜田,种蒜已有6年。“今年蒜苗价格稳中有升,每亩营收五六千元不成问题。”他笑着说。家庭农场不仅带动了自家增收,更吸纳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务工,日工资150至180元。“我们村就种大蒜,在家门口干活,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村民王大妈在田间边剪蒜柄边说道。

  为提升产业韧性,吉兴村成立农业发展公司,自主经营43亩大棚青蒜,并与上海企业签订了订单,“我们的大蒜辣味足、品质优,检测合格无公害的有机大蒜能卖到3元一斤,较普通蒜价高出两倍。”刘静介绍,村集体计划带动周边种不动田的农户以土地占股经营的形式参与收益,预计每年为集体增收4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2024年,村集体经营收入突破104万元。

  在稳固大蒜产业的同时,吉兴村正探索“多条腿走路”。村里试种虎皮椒、丝瓜、甘蓝等新品种,推广“订单农业+直播带货”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先试种、后推广,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他们才会跟着干。”刘静说。

  产业兴旺的同时,吉兴村的人居环境也在悄然升级。“以前河道漂满水草,现在家家门口种果树,水清岸绿。”吉兴村以“河塘清洁、道路保洁、村庄整洁”为抓手,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焕然一新。

  从“看天吃饭”的棉田到“土里生金”的蒜海,小小蒜头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吉兴村正将“金蒜盘”越打越响,走出一条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疆天山南北欢庆元宵节

3月26日,vivo正式发布全新一代折叠旗舰vivo X Fold3系列。发布会上,vivo全球首发了半固态电池技术,大幅提升电池抗低温性能。“vivo X Fold3系列标志着折叠屏技术和体验真正进入成熟期,标志着折叠品类真正走向大众市场。”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表示。

嫦娥六号落地背后还有这些秘密

如今,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逐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举措和部署持续回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

时隔近六年 掰断兵马俑拇指的美国男子获刑

这项研究在大面积互连模块上实现了高达15.5%的创纪录能源转化效率。由于这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印刷在塑料薄膜上,所以非常轻便且柔韧,便于携带和应用。这意味着它们能在城市建设、采矿作业、应急管理、救灾、太空、国防和个人电子产品中找到用武之地。他们甚至将这种太阳能电池板送往太空测试其性能,以期进一步优化,希望最终为未来的太空作业提供可靠的能源。

如何让更多游客知道天水不光有麻辣烫?

采访行首日,一场大雪将沈阳装扮的银装素裹。“北陵雪景,宛如仙境,不虚此行!”43年前曾到过沈阳的澳门《中葡经贸导报》总编辑王谷元谈及北陵时不胜感慨:“那时的北陵人迹罕至,如今的北陵周围高楼林立,已然一片繁荣之景。”

现场直击第九批国家集采,42个品种再迎“降价风暴”

“虽然看上去都是小钱,但公司每年进口的木碎料板高达上千个集装箱,一年下来总体降低的综合成本较为可观。从长远看,能给货主资金周转和日常经营带来很大便利。”陈璞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